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中,市120急救中心全體醫護人員奔跑在城市疫情防控的最前線,奮戰在“移動的危險”中,同時間賽跑。
剛剛結束急救任務的120救護車駛回車庫,全副武裝的救護車司機宋連軍馬上開始對車輛和個人進行消毒,高強度的工作讓他熬紅了眼睛,因為經常接觸消毒液,再加上零下20多度的溫度讓他的雙手又紅又腫,宋師傅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回家睡一覺。在急救中心,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在緊張地忙碌著,不時有急救電話響起,剛剛休息不久的宋連軍又和醫護人員一起出發了。
目前,市120急救中心主要承擔轉運密切接觸者、疑似患者以及確診患者的任務。中心的7輛救護車分為兩個梯隊暢通“生命通道”。第一梯隊包含負壓車在內5輛救護車,主要執行確診患者和密接人員的轉運;第二梯隊主要負責普通病人的轉運。市人民醫院急救中心主任劉靜萍說:“科里7臺救護車里有1臺負壓車,負壓車一般都是轉運陽性病例。其他普通救護車一般接診的就是密切接觸者或者是次密切接觸者。在疫情期間,對于救護車來說,關鍵是消毒。如果消殺要是不徹底,那么接下一位患者時就會產生危險?!?br/> 當疫情發生,市120急救中心立即行動,迅速動員各車組,調整班,保證“拉得出,沖得上”,全面有序展開一線抗疫急救轉運工作。同時,全體干部職工放棄休假,舍小家,顧大家,24小時晝夜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,“做好防護,我們走”成了車組人員的常用語,從疫情發生到1月18日,市急救中心共轉運患者、密切接觸者303人次。
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,劉靜萍的兩個電話就沒有停過,即將退休的劉靜萍告訴記者,睡眠不足和年齡偏大是自己面對疫情最大的挑戰。她說:“現在我的兩個電話,有一天從晚上12點到早上起來這段時間,我接聽電話多達120多次。我們每天最長的睡眠時間不到1個小時。我今年60歲了,我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崗?!?br/> 疫情面前,人人都是抗擊疫情戰斗中的戰士,警鈴一響,就如同沖鋒的號令,他們用辛勤的汗水架起一條生命通道。
記者 張國威
共有條評論 網友評論